4月16日,三门峡市智能考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举行。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智能助力仰韶文明探源”为主题,标志着校地合作在智能考古领域迈入新阶段。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鸿星,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世谋,河南崤函科技考古有限公司总经理,智能制造学院党政负责人,研究中心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活动。仪式由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立超主持。


【校地携手共启新篇】
座谈会上,杨鸿星致欢迎词。他表示,仰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优势与地方文化资源,推动智能考古技术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注入科技动能。他期待双方在文物数字化、智能监测、考古装备研发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守护华夏文明根脉。
黄世谋在致辞中强调,学院始终秉持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打造“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标杆。校地双方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校地协同、产教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落实河南省“科技与产业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他介绍,学院已在智能考古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包括发明专利、科技攻关项目及创新大赛奖项,未来将依托该中心,构建“两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为中原文明探源提供科技支撑。
【揭牌签约共促发展】
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杨鸿星和黄世谋为三门峡市智能考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中心将聚焦智能考古装备研发、仰韶文化遗产数字化、田野考古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向,推动考古技术智能化转型。
三门峡市智能考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河南崤函科技考古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助力智能考古技术产业化应用,为文物保护事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是学院深化校地协同的生动实践,也是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典范。通过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拓展合作网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黄河文化保护、仰韶遗址申遗等重大工程贡献科技力量,让文化遗产在数字化时代焕发新生。
